信息工程学院简介
发布时间:2025-06-20   浏览次数:10

信息工程学院由1977年的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和1993年三明职业大学的计算机系合并而来,拥有省级ICT专业群应用型教学团队、2个福建省“科创中国”博士创新站,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“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”项目,其ICT产业学院是首批入选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、福建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。2019年学院入选福建省高校首批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院(系)并于2022年通过验收。

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网络空间安全、物联网工程、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,在校生近1800人。学院现有教师91人,专任教师62人,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人。其中高级职称31人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,硕士30人,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为90%。 

学院注重产教研融合,拥有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80多万元,7500多台件,实验室使用面积7600多平方米,1个“教育部-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”、1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、1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、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、1个省部级研究所,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、2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、2个省级应用型教学团队,已承担和完成各级各类研究项目520多项,科研经费超过3800万元。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,省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;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项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4项、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1门、省级一流课程9门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、本科教学建设项目29项;出版专著10部、教材23部,授权专利112件,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6项。教师近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被SCI、EI收录近180多篇,核心期刊收录160多篇。

学院积极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深化三全育人工作,坚持党建带团建,深推“党团班一体化”改革,打造“党团楼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,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、成长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,带动一批优秀学生参与科研课题、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,引导和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、全面成才。近五年来,学生以第一作者在SCI索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获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40余项,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人次,省级奖项1000余人次;打造“春晖行动”和“景润后生仔”志愿实践品牌项目,先后在中国青年网、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篇;学院考研学生录取率逐年提升,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和指导培训,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,毕业生就业率达95%以上。

 

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

专业概况

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由1977年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的数学教育专业发展而来,2004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。该专业是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是“福建省本科教育特色专业”、“福建省中学数学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”、“福建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”和“福建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级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重点专业”。

培养目标

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,具有扎实的数学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,以及教育教学技能,具有较强的综合育人能力、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能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、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骨干教师。

核心课程

数学分析、高等代数、解析几何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、常微分方程、数学建模、数学教学论、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等。

就业方向

面向中等教育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,事业单位和教培机构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及管理等相关工作。

 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

专业概况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,是福建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。该专业源于1993年三明职业大学创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,是学院传统优势专业。在当今信息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IT领域的基础且应用广泛的宽口径专业,就业范围广泛,就业前景广阔,目前在校生人数超过400人。

培养目标

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、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,能熟练地应用主流软件开发工具与开发环境解决实际问题,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、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IT工程技术人才。

核心课程

C语言程序设计、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、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、Java EE应用技术、大数据处理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导论等。

就业方向

面向企事业单位、IT行业,从事软件开发、人工智能应用开发、数据挖掘、网络管理、系统运维等工作。

 

物联网工程专业

专业概况

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,是教育部-中兴通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项目,2017年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,2021年入选福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该专业致力于培养物联网工程系统研究、开发、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。

培养目标

本专业紧紧围绕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致力于培养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重视自学能力培养,提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;系统性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相关专业知识,成为从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。

主要课程

C语言程序设计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网关设计、RFID射频技术、传感网技术、5G移动通信、嵌入式技术基础、操作系统原理、物联网工程与实践、物联网网关设计、物联网设备制作、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、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等。

就业方向

主要在教育部门、政府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物联网的规划、建设、系统管理与维护,以及从事智慧城市、智慧医疗、智能交通、智能家居、智能社区、智能校园、智能物流、工业物联网、智能农业等方面的工作。

 

人工智能专业

专业概况

人工智能专业于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,是国家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之一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,引发诸多领域产生颠覆性变革。

培养目标

主要培养适应国家、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、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和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,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的基础理论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,具备工程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核心课程

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基础、数据结构与算法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、信号与系统、数字信号处理、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、计算智能与优化、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、计算机通信与网络、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。

就业方向

面向机器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等典型应用领域,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型与方法,研究设计有效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,能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事技术应用开发、教育和管理等。

 

网络空间安全专业

专业概况

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于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。本专业现有2门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,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环境和专业实践基地,与网络安全头部企业奇安信科技集团合作共建“三明学院-奇安信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”,为学生提供广泛、良好的专业实习实践机会。

培养目标

培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具有良好职业道德,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,能够从事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分析、设计、集成、开发、测试、维护和等级保护测评的应用型人才。

核心课程

C语言程序设计、汇编语言与逆向工程、数据库原理及安全、操作系统原理及安全、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、应用密码学、网络安全协议分析、网络攻防技术实战等。

就业方向

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、运营、管理、应急响应、审计和评估工作;网络安全企业的网络安全产品研发与测试、渗透测试与漏洞挖掘、技术咨询服务工作等。